文章来源: kaiyun中国登录入口登录
11月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学技术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人口轨迹大数据驱动的碳中和城市能源系统人—源—荷—碳互动协同优化技术探讨研究”项目启动会议在我校召开。该项目由我校新能源学院阎洁教授牵头,。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欧洲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严晋跃,和来自华北电力大学、LocationMind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项目参与单位的学者,围绕项目各课题的研究目标,探讨了柔性用能识别、源荷集成预测以及源荷互动协同等项目课题。
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充、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李博、新能源学院院长李美成进行致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严晋跃对该合作机会表示祝贺,希望利用好国际合作平台,共同探究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并表达了对此次合作项目成果的殷切期待。
阎洁教授对项目总体情况做了汇报。阎洁就项目的国际合作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合作方案及技术路线、研发团队及工作基础、预期成果与风险分析五个方面分别展开详细的介绍,强调引导用能行为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资源特性形成互动是实现城市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并表示出该项目在国家层面和团队层面的优势互补性。
课题参与人员针对子课题任务分别进行了深入发言。针对子课题一:柔性用能识别方面,由日方代表张浩然和华北电力大学闫亚敏分别就小世界AI模型和人口移动轨迹大数据驱动的住宅建筑电力负荷模拟研究等内容做了主题汇报。针对子课题二:源荷集成预测方面,由华北电力大学王函就考虑数据隐私防护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与柔性用能互动集成预测模型进行详细介绍。针对子课题三:源荷互动协同方面,来自清华大学的张宁副教授指出城市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开展低碳城市能源系统建设是全方面开展“双碳”战略强有力的推进方式,分别介绍了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基础与低碳能源系统研究基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于万水工程师对项目实施方案做了简要介绍。
专家们就三个课题分别进行了热烈探讨,并探讨了未来负荷、电价市场、碳价市场的潜在机遇和挑战,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本项目以研发人口轨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柔性用能—碳排放的协同优化技术为目标,以人口轨迹大数据驱动为特色,将充分的发挥日方团队在人口轨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以及中方团队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助力城市碳中和,在解决中日共性挑战的同时,提升两国碳中和能源技术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