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杰智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添加时间 : 2024-10-05

文章来源: 分布式电站

  公司致力于以智能物流装备为载体,融合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构建全流程“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制造综合方案。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并提供规划咨询、软件系统研发、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实施及售后维保等全方位服务。公司业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市场规模较大,应用前景广阔。

  报告期内,首先,智能制造产值规模持续增长。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广,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在2023年进一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该年的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将达到3.92万亿元,较之前年度有显著提升。

  其次,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着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广泛应用,市场规模得到了显著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2.97万亿元。

  总的来说,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结构性问题等,但是在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推动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智能物流行业仍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在2020年,发改委携手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旨在激励制造业企业积极推动物流智能化改造,广泛采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等前沿物流技术设备。此举旨在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从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商务的目标,并全面推动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旨在提升服务业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2022年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再度发布了《“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与安排,该规划被视为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2023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的机器人密度相比2020年要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和广泛,机器人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

  2023年 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要有显著提升,为保持制造业总体稳定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2024年 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相比2023年要增长25%以上。这一方案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淘汰落后产品设备,提升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进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针对智慧物流技术和智能制造行业的政策支持,无疑为智慧物流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标志着行业发展进入了崭新的篇章。

  智能物流作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的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应用的广泛普及,智能物流设备与软件持续升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应用成本也显著降低,为智能物流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最新的物流科技趋势报告显示,智能物流领域将迎来更多激动人心的进展。在物流设备的智能化方面,AGV、AMR、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智能设备的应用将更加广泛,而客服机器人等智能服务也将成为物流行业的新常态。同时,随着AIGC(生成式AI)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深入,有望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变革。

  在软件系统的智能化方面,智能技术或算法驱动的仓储现场管理、设备调度系统、订单分配系统、车队管理系统等也将得到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精准射频识别技术、低速无人驾驶、氢能源、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包装、物流全链路在线协同等先进技术也将继续加速在物流场景的应用,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不断,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引领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这些模型不仅提升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性能,还为智能物流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预测和决策,推动智能物流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202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推动了动力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电力行业的储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储能电池在电网调峰、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工信部数据,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 25%。其中,消费型、动力型、储能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0GWh、675GWh、185GWh,显示出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的强劲需求。此外,锂电池装机量(含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超过435GWh,表明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力储能领域的应用正持续扩大。

  汽车制造行业在2023年继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要求的提高,汽车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智能化、电动化水平。同时,汽车制造行业也面临着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法规要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绿色制造,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2023年,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实现了显著突破。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完成了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渗透率达到31.6%,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增长势头。

  钢铁冶金制造行业在2023年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钢铁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钢铁行业还需要加强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23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冶金制造行业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全国粗钢产量为53564.1万吨,同比增长1.3%,但增速呈现不断收窄趋势。钢铁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比进一步下滑,多数企业经营困难。然而,随着国家对钢铁行业环保要求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钢铁企业正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

  医药制造行业在2023年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医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医药制造企业需要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疗效。2023年,我国医药制造行业在多种外部因素影响下仍处于复苏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205.7亿元,同比减少3.7%,利润总额3473亿元,同比减少15.1%。尽管整体营收有所下滑,但随着医药创新政策的推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医药制造企业正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药创制和技术创新,以应对行业竞争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酒水制造行业在2023年面临着消费升级和多元化发展的挑战。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追求不断提高,酒水制造企业需要注重产品创新,推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全国酿酒行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802.6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利润总额2628.2亿元,同比增长7.6%。显示出酒水制造行业的稳健发展态势。其中,饮料酒产量和发酵酒精产量均有所增长,表明消费者对酒水的需求依然旺盛。

  石化制造行业在2023年面临着环保压力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挑战。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石化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时,石化行业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我国石化制造行业实现了营业收入15.95万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1%,但利润总额达到8733.6亿元,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低位回升、稳中有进态势。油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原油天然气总产量达到4.16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3.9%。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由负转正,显示出石化制造行业的韧性和潜力。

  冷链物流行业在2023年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生鲜电商、医药冷链等市场的不断扩大,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冷链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约3.5亿吨,同比增长6.1%,显示出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增长态势。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尤其是新能源冷藏车普及和利用力度明显加强。同时,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 585.5亿元,同比增长 8.2%,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进一步提升了冷链物流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2023年,智能物流市场得益于制造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物流设备与系统得到了持续优化和升级,为制造业各行业的物流需求提供了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同时,随着制造业对物流效率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物流市场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能物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提供全流程“物流+信息流”的智能制造综合方案。公司主要产品有智能生产系统、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可为客户提供规划咨询、软件系统研发、智能装备设计制造、系统集成、安装实施及售后维保等全方位服务。公司所处的智能物流成套装备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

  智能生产系统是通过各类型自动化生产、输送系统的应用,实现客户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等使用要求。该系统综合应用了电气控制、软件管理、数据处理、智能分析等技术,依据客户的生产工艺进行功能梳理,并通过设置在主线周边的工业机器人、专业生产工艺设备、物流输送系统等,在指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加工、装配、涂装、输送等生产作业。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涂装及总装环节,轮胎等行业的生产制造环节。

  智能物流仓储系统以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中心为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工厂内智能物流装备、信息控制系统、数字化系统的有效串联,实现物料在生产工序、仓库及配送环节间的流转。系统主要由货架、堆垛机、AGV、穿梭车、机器人拆码垛系统、输送机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物联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软件管理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组成。

  公司作为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总包集成商,业务领域已经覆盖新能源电池、钢铁冶金、医药、白酒、消费品、石化、电商、冷链、光伏、3C等各个领域。

  公司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包括平面移动类、垂直升降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循环类等多种高端产品形式。系统集合5G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AGV、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应用,可实现城市停车资源的高效管理。公司作为高端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服务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一分钟停车”的概念,技术储备深厚。

  公司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现已成熟应用于购物中心、商务中心、住宅小区、大型企业等场景,可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安装调试、客户培训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东杰智能大数据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对采集、挖掘、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治理与分析,打通智能制造企业的数据治理全流程,避免形成部门信息孤岛,并实现流程效率分析与优化,促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升级。东杰智能大数据管理平台具备高并发、高性能数据计算能力,具备大容量数据存储能力,可提供管理数据安全性保障,可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可根据实际场景自由定制。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支撑与管控、数据可视化服务、数据治理与分析、工作效率分析与优化等功能模块。

  WMS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理论与现代生产物流管理理论的软件产物,是通过入库业务、出库业务、批次管理、库存盘点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东杰智能WMS系统可实现完善的企业仓储信息管理,还可以独立执行库存操作,与其它系统的单据和凭证等结合使用,可呈现更为全面的企业业务流程。

  系统主要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批次管理、库存管理、策略管理、报表分析等功能模块。

  WCS是仓库控制系统,是介于WMS系统和PLC系统之间的一层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协调各种物流设施如输送机、堆垛机、穿梭车以及机器人等物流设施之间的运转。东杰智能WCS系统主要实现对入出立体库的物流进行动态管理与调度,及时、准确完成产品的入出库,同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同步管理。

  东杰智能数字孪生系统使用了国际技术领先的U3D引擎平台,以数字化建模方式1:1还原生产现场,可以实时直观地呈现仓储运行状态,以及设备实时监测预警,提升事件处置与管理效率。此外,东杰智能数字孪生系统能够挖掘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区域内接入设备的全局化监控、智能化分析以及数据的互联互通。

  AGV调度系统是上位控制系统中用于任务调度、车辆管理及交通管理的控制软件。东杰智能AGV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对所有小车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规划小车运行路径、分配任务、跟踪AGV小车实时状态及管制交通等功能。

  系统主要包括任务管理、车辆管理、路径规划、交通管制、自动充电管理、报表分析等功能模块。

  厂内物流管理系统是精益生产的有机组成,帮助企业通过不断减低库存、缩短物料流动周期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精益生产体系的进步。东杰智能厂内物流管理系统涵盖厂内物流的主流业务需求,可实现支持多样性运输需求的运输管理、智能化运输计划、运单执行可视化、运输作业指导的全流程管理服务。

  系统主要包括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订单管理、承运商管理、提货单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

  运输管理系统是集现代运输、仓储、配送、搬运、包装、产品流通及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网路系统。东杰智能TMS运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运输管理、智能化运输计划、执行与监控、作业指导的全流程管理,适用于生产制造场区、物流园区等场景。

  系统主要包括车辆管理、智能调度、运力统筹、数据报表、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

  公司产品为大型、非标、定制化的成套设备,因各个客户对产品用途、性能等要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故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该采购模式符合公司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内通常采用的业务模式。

  基础原材料包括型材、板材等钢材,主要用于制作产品的主体结构,如轨道、升降机主体、立柱、货架、载车板等。外购零部件及设备主要包括:①电气元件,如PLC、开关、电缆等,用于产品中的控制信号的传输与接收;②机械元件,具体可分为机电配套件和定制外购件,其中前者主要包括电机、减速机、螺栓、轴承、气缸等,用于产品的驱动装置、张紧装置和提升装置;后者主要包括模锻链条、滑架、推头等,用于产品的动力传输;③外购设备包括风机、水泵、过滤器、涂装机器人本体等成熟工业产品。按原材料种类差异,公司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

  ①采购计划与备货:对于部分通用的基础原材料,如工钢、槽钢等,为缩短产品交货期、降低采购成本,公司进行小批量备货,但占比很小。大批量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均系以订单为基础进行。

  ②采购价格:一般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询价、议价,综合比较成本、品牌、质量、供货能力等因素后确定供应商及采购价格。

  ③采购渠道:为缩短采购周期,基础原材料一般选择当地资信好、供货能力强、产品质量高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有特殊规格要求的材料或采购量较大时,从生产厂家直接进货。

  ④验收依据: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及有关标准,在收货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确认收货。

  ⑤采购周期:主要受产品种类、规格以及供应商备货情况等因素影响,通用的基础原材料采购周期约为一周左右,从生产厂家采购的材料周期较长,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确定。

  ⑥结算周期:主要为货到验收合格后按公司计划付款,另外对于部分需定制生产的材料,公司通常需要预付相关供应商部分货款。

  ③采购渠道:当公司与客户签订的销售合同中有指定的供应商时,按照销售合同的约定执行。销售合同中如未进行约定,由公司根据设计和生产需要,考虑价格、性能、品牌、供货能力等因素进行确定。

  ④验收依据:依据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图纸要求及有关标准等,在收货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确认收货。

  ⑤采购周期:根据采购协议约定,标准外购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4-6周,特殊定制的配套件采购周期约为2-6个月。⑥结算周期:主要为验收合格后一定期限内完成付款和。对于特殊定制的配套件,公司需预付一定比例的货款。

  公司生产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即依据合同的定制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进行机械制造、装配集成和安装调试,其中机械制造又具体包括了自行生产和外协加工。

  根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技术协议等文件,公司技术部门进行项目设计,并经用户图纸会签后形成设计图纸、采购明细表、发运明细表等下发有关部门以此为基础进行采购生产的组织实施;生产车间据此制定生产计划,并将设计图纸分解下发到各制作小组分别进行相关工序的制造加工,主要工序包括下料、铆焊、机加、表面处理等,各工序完成后均需进行工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

  为发挥公司专业化生产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公司将一些非核心及附加值有限的热处理、铸造、聚氨酯加工、链轮加工等部分工序或零件,交由外协合作企业完成。外协加工的具体流程为:生产部门根据公司的设计图纸,确定外协加工产品或工序的明细,经批准后由采购部门选择外协厂商进行外协加工,外协加工的具体程序参照采购程序执行。报告期内公司外协加工金额较小,市场上可提供上述加工的外协厂商较多,竞争较为充分,对公司业务完整性不构成影响。

  机械设备的装配:装配组根据图纸要求将轴承、电机减速机、螺栓螺母等装配至经表面处理后的机械部件本体,达到合同要求的成套状态,并按照检验试验文件进行试车。满足性能指标并经过检验后进行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电控设备的装配:电控设计人员根据技术文件的要求,设计控制柜、电气控制原理图、电气控制接线图,编写 PLC控制程序,并将所需的元件、部件整理外购明细下发采供部采购入库。电控车间依据图纸装配 PLC、接触器、变频器等电气元器件,电气设计人员将编写的控制程序安装调试后交付包装,达到可供发货状态。

  设备单机调试:项目安装工地收到工厂发运的设备,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技术文件,将单件设备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单机调试。

  系统调试:单机调试合格后,根据安装作业指导书及系统平面布置图等将单机设备、其他部件、电器控制系统等进行系统联接,系统联接完成后进行系统调试。

  生产线验收并移交用户:经过调试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成套设备,公司和客户按照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要求进行验收,客户出具验收证明文件后即交付用户使用,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各类产品的销售均系直接向客户销售。但在智能生产系统的销售中根据客户具体类型不同,可分为向最终用户销售或向项目合作方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和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均是直接向最终用户进行直接销售。与项目合作方签订销售协议的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系最终用户为了使沟通交流更为顺畅,会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合作经验的牵头公司,另一种系通过参加招投标取得。公司四类产品在销售方式、定价方式、收款方式、验收依据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

  公司订单大多通过招标取得,合同定价一般以中标价格为准,市场化程度较高。对公司来讲,销售定价系采用成本加成方式,按照合理预期的市场供求关系、约定的制造安装进度对项目成本进行估算,考虑项目的技术难度、合同规模、产能利用程度、争取订单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在估算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合理利润的方式来确定产品投标报价,并根据竞标确定的价格与客户签署销售合同。

  一般情况下,公司的结算方式为“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该模式亦是行业典型的结算方式,代表性的收款模式为“3:3:3:1”,即在合同与协议签订生效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左右作为合同预付款;主要设备制造完成,发货前后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经客户终验收合格,客户支付合同总金额的 30%;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若未发现质量问题,则一般在项目质保期(通常为1年)满后支付合同总金额的10%。以上为较具代表性的一种收款模式,每个合同签订中的时间节点和款项支付的具体比例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所调整,如“2:3:2:2:1”的模式,或“3:2:2:2:1”的模式等。

  公司作为客户的设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多数系承担客户整线连续生产中的部分生产环节的工艺线或工艺单元,销售合同一般约定终验收合格后1个月内收取合同总金额的30%、终验收后1年后收取合同总金额的10%。但在实践中,国内客户一般会在其整条生产线验收通过后才会启动对各供应商的付款程序,此外部分客户因自身原因导致实际付款周期长于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综上因素直接导致公司对客户的终验收款(合同总金额的 30%)回款较慢,但公司从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角度以及结合对客户历史上的合作情况综合分析,通常给予客户适当的付款弹性时间。

  公司智能生产系统采用向最终用户或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模式进行销售。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及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均为向最终用户直销。报告期内,公司向最终用户进行直销的,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最终用户进行终验收。公司向项目合作方进行直销的,大部分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由项目合作方进行终验收;少部分情况由于最终用户在国外,按合同约定不需要由公司负责安装调试,以产品送达合同约定地点(包括但不限于工厂交货),经验收并取得验收单后完成产品权利义务的转移。

  公司采取的是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签署的订单进行定制化生产,故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商品备货情况。

  公司作为国内智能物流装备行业优秀供应商之一,经过28年的技术革新和经验积累,凭借优秀的方案规划设计、硬件产品的生产和设计能力和软件产品的开发能力,已在新能源电池、光伏、汽车、工程机械、钢铁冶金、医药、白酒、食品饮料、家居、电商、3C电子、石化、能源电力、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冷链等众多领域成功实施,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具备丰富的世界500强客户、大型政企客户的合作经验,具备大型项目高质量服务和交付和能力。

  公司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构建起了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新技术在行业中广泛应用。东杰智能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平台3个,在研科研项目40余项,入选《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拥有智能物流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是山西省物流装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行业协会颁发的专项大奖。公司目前拥有有效专利200余项、软件著作权49项,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公司设立了研究院、软件开发部、深圳研究院等技术研发机构,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与工艺创新。公司围绕“智能硬件、AI、工业互联网”三大研究方向在深圳成立东杰智能研究院,引入院士和海内外一流研发人才,在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全方位发力,全面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打造智能工业技术高地,孵化智能工业产业集群。

  公司积极与外部机构开展合作,深化技术创新。公司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科中心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已就AGV相关技术研发开展合作;同西门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数字化企业平台,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机械制造、建材、物流等行业的规模化落地;与中北大学共建物流搬运机器人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

  公司是行业内少数具备核心产品自主生产能力,拥有成熟的生产管理和组织经验的公司。

  公司的堆垛机、穿梭车、提升机、输送机、AGV等硬件设备产品体系,以及仓储管理系统(WMS)、仓库控制系统(WCS)、AGV调度系统、场内物流管理系统、数字孪生系统等核心软件系统均可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全方位布局既可以保障系统运营的协同性,又可以保障售后服务标准,有利于提升集成的综合竞争实力。

  公司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及近30年的工厂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公司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等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公司第一生产基地位于山西省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20亩,厂房面积4万平方米;第二生产基地位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智能无人工厂标准建设,主要制造智能装备及工业机器人,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第三生产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占地面积40亩,厂房面积2万平方米。

  公司在美国、德国、英国、墨尔本、波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泰国、伊朗、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项目落地,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智能生产系统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欧洲市场,陆续获得奔驰戴姆勒、标致雪铁龙、奥迪、宝马等一线海外标杆客户订单,在海外整车制造企业客户中已经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影响力。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面,公司持续获得东南亚本土优秀企业F&N、FMM HOUSE及世界500强企业米其林轮胎的大订单,基本形成了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品牌美誉度。

  公司是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拥有专业的投资及运营管理团队,在公司多年生产经营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可以为公司提供前瞻性的技术和管理新思路,可以为公司引入国内外顶级投行资源、融汇中西的投资和企业管理经验,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技术、品牌、资本、管理方面的全面升级。未来公司将在淄博市财政局、恒松资本的助力下,持续为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2023年,东杰智能面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依托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调整和优化公司战略。通过对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市场布局的精准调整、管理流程的持续优化、人才体系的全面强化。公司继续巩固了在智能物流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过去的一年中,东杰智能紧紧围绕“技术创新驱动、市场需求导向、管理优化升级、人才战略支撑”的发展策略,通过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不懈追求,更源于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对管理效率的持续改进、对人才价值的充分认可,保持了业务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望未来,东杰智能将继续秉承创新、协作、开放的企业精神,加强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持续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模式,力争在智能物流和自动化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为员工构建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创新成果和正能量。

  在2023年,公司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了公司的战略方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行业挑战,公司采取了以下几项关键战略措施:

  聚焦核心竞争力建设:东杰智能继续聚焦于智能物流和自动化技术领域,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强化公司在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和关键自动化设备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满足了市场对高效、智能化物流系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调整: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变化,东杰智能进一步优化了市场定位和战略布局。公司不仅加强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关键市场的布局,以实现全球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增强战略合作与生态圈建设:在2023年,东杰智能积极寻求与行业领先企业、科研机构及供应链伙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能物流技术和应用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和生态圈,公司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提升整体解决方案的竞争力。

  持续关注新兴市场和技术趋势:东杰智能持续关注新兴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公司通过前瞻性研究和战略布局,积极探索这些新技术在智能物流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2023年,东杰智能在国际化布局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公司重点加大了对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投入和布局,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合作等多种方式,成功扩大了东杰智能在全球的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公司依托马来西亚全球运营中心的优势,有效整合了区域资源,加快了对该地区市场的渗透和拓展。

  深化国际客户服务:东杰智能针对国际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了更为精准和专业的客户服务,包括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和产品,以及建立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体系。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3年,东杰智能将技术创新定位为公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巩固和提升了其在智能物流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发投入比例持续增减:东杰智能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占比,优化研发团队,吸引行业带头人加盟。公司不仅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突破,也注重应用研发,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发方面,东杰智能重点关注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成功开发了一系列新一代智能物流设备和系统。这些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其高效、节能、灵活和智能的特点,满足了市场对高端智能物流设备的需求,加强了公司在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市场的竞争优势。

  技术合作与开放创新:东杰智能积极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合作,通过开放创新机制,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拓宽了公司的技术视野,也加速了创新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公司重视技术标准的制定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和积极申请专利,建立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通过这些举措,东杰智能在2023年进一步加强了其作为智能物流行业技术创新领导者的地位,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2023年,东杰智能深入实施了优化管理和降本增效的战略,通过一系列内部管理改革和效率提升措施。具体行动包括:

  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公司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和标准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和部门间壁垒,提高了决策效率和执行力。同时,加强了对关键业务指标的监控和分析,确保各项业务高效、有序运行。

  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东杰智能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机制,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供应链管理优化:公司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深度优化,通过构建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了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同时,采用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和工具,实现了供应链的透明化和智能化,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和库存成本。

  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东杰智能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了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同时,公司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提高了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文化建设和人员激励:在推进管理优化和降本增效的同时,东杰智能也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激励机制的完善。通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成本意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公司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在2023年,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将其视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公司不仅巩固了现有的人才基础,还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储备了关键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人才引进和多元化团队:东杰智能积极引进行业内外的高端人才,包括技术研发、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构建了一个知识结构丰富、经验背景多元的团队。同时,公司注重文化多样性,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增强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人才培养和职业发展:公司设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包括专业技能培训、领导力发展项目、职业生涯规划等。东杰智能鼓励员工根据个人兴趣和公司发展需求,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

  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东杰智能制定了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和丰富的激励政策,包括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绩效奖金、股权激励等。同时,公司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协作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分享知识、交流思想,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创新。

  健康与工作生活平衡:东杰智能关注员工的健康和福利,提供了一系列支持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政策和资源,如灵活的工作安排、员工健康计划、家庭友好政策等。这些措施帮助员工在实现公司目标的同时,也能照顾到个人和家庭的需求。

  公司根据市场细分,在锂化成、生鲜、钢铁行业专用的设备进行了开发设计,同时也针对项目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安装调试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开发设计。

  旨在加强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立体车库制造成本,提升车库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年度公司继续与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进行合作,重点在视觉定位技术、动态路径算法、3D激光扫描技术、多驱动控制技术和伺服控制系统及多车协同调度系统等方面进行研发。

  2024年,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领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创新。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持续进步,这些领域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供应链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和响应迅速的生产能力。2024年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业将是高度集成、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的,将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将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革命,还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新的动力。

  2024年,结合习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中国的制造业和智慧物流,乃至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将紧紧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展开。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升级,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政府积极推动工业母机的激活,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智能制造方面,政府建立了“四大区域”集聚格局,初步展现出明显成效。这一政策举措旨在引导和支持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这一政策旨在促进工业领域设备的更新换代,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政府将加大对工业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更新设备的积极性,促进工业产能升级,推动我国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2024年制造业和智慧物流行业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致力于实现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技术层面看,2024年的制造业和智慧物流行业将在技术层面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深层次地融合、物联网(IoT)的广泛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推广、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还会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水平,推动整个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技术创新对于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作用。

  从市场需求角度,2024年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行业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受益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以及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动力电池和智能制造的增长:随着全球对于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新能源动力电池需求持续上升。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如机器人、自动化、数字孪生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特斯拉在其超级工厂中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大幅提升了电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

  电商和快递物流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商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继续扩大其智慧物流网络,利用无人机、自动化仓库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升配送效率和客户体验。京东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仓已经在多个城市投入商用,提供更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

  家居、家装、智能家电等新兴领域的潜力:随着消费者对于便捷、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增长,家居、家装和智能家电等行业的电商化和物流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例如,宜家通过整合线)购物体验,并利用AR技术提供家居规划服务,同时建立智能化物流系统以支持快速配送服务。

  酒水饮料行业的智慧物流转型:随着物流标准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酒水饮料行业加速推进智慧物流仓储和配送系统的建设。茅台等传统酒企通过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和高效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东南亚市场的机遇:东南亚电商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为智能物流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中国企业如菜鸟网络借助在物流自动化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优势,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提供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促进了地区电商物流的升级和发展。

  总的来说,尽管面临经济增速放缓、通胀风险等挑战,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行业在2024年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不仅提升了产业效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区,由于工业升级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智能物流系统和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求呈现出爆发性增长。东杰智能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市场需求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将围绕“稳住基础盘、持续聚焦大客户、深耕力行海外市场”三大核心战略进行展开,以确保公司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并实现长期的增长目标。

  在智能物流的多元化市场中,不同行业的需求差异显著,这要求我们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为稳固基础盘,公司计划继续深化在已有优势行业的服务能力,同时在稳固基础盘的战略框架内,公司将着重优化和深化对酒水、医疗、冷链、钢铁、新能源及汽车等关键行业的服务。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我们致力于在这些行业内构筑强大的竞争壁垒,同时推动标准化设计和服务流程的优化,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和高价值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从而快速提升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公司致力于深化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多大宗和连续性订单,从而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通过发挥公司高层和股东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大客户的深入开发与维护。对于重点客户,我们要通过提供卓越的服务和创新的解决方案吸引客户,并通过他们的成功案例来增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实现口碑的传播效应。我们致力于为每位重点客户创建具有标杆性质的项目,以此推动公司的长期增长和行业地位的稳固。

  着眼于深耕和扩展国际版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关键海外市场的布局,特别是东南亚和欧洲,以实现品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我们将通过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国重点经济区域深化市场占有率,同时贴近客户,提高对市场动态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国际方面,将重点推进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在东南亚的渗透,挑战国际品牌,展现我们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同时,支持常州海登在欧洲市场的深入开发,争取更多一流标杆客户,推动中国先进的汽车生产系统技术反向输出,为全球客户提供价值。

  东杰智能2024年的经营计划致力于通过全面优化生产、研发、市场和管理各个环节,实现公司的持续增长和行业领先地位。以下是从这几个方面具体展开的经营策略:

  东杰智能将加大研发投入,着力于技术创新,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自动引导车等领域,结合我们在软件开发、硬件制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致力于构建基于“IT+OT”深层次地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全面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推动企业向更高效、更智能的运营模式迈进。通过实施“标准化、模块化、产品化”的设计原则,东杰智能将自身从传统制造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变,进一步提升在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水平,确保我们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通过全球市场战略加速业务发展,深化和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同时积极探索和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东南亚、欧美和其他有潜力的新兴市场。公司将重点实施定制化服务和解决方案,旨在满足不同地区和行业客户的特定需求,加强与大客户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卓越的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实现全球业务布局的优化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深入的市场研究和密切的客户互动,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和期望。我们致力于不断优化和创新产品及服务,确保每一项解决方案都能精准对接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坚守服务质量的底线,确保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能达到甚至超越客户期望。

  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我们将对服务流程进行彻底的审查和系统性优化,目标是减少客户等待时间,实现服务交付的高效和精准。此外,东杰智能将加大投入,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立更为快速的响应机制和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任何问题,极大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司将持续推进开放合作战略,旨在通过与全球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增长机会,实现共赢。我们将基于深入的市场分析,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精准的市场战略,同时实施本地化策略,确保产品、营销和团队的本地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各目标市场的需求。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提升技术创新和市场之间的竞争力。我们计划与关键技术供应商、行业领袖和研究机构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共享资源和技术,开发新市场和新技术。

  此外,东杰智能将致力于构建以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系统,促使供应商、分销商、服务提供商等多方协同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在2024年的经营规划中,东杰智能将把文化建设作为核心战略之一,以培养共识、信任和创新为目标,深化企业文化的力量。我们将重点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实践,确保每一位员工不仅理解公司的核心理念,而且能够将其自然融入到每日的工作和决策之中,共同维护和推动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行为标准。

  为了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东杰智能将实施多样化的激励政策和认可机制,旨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协作能力。通过对员工成就的认可和奖励,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企业内部的正向循环和健康发展。

  公司服务的客户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电池、钢铁冶金、医药、食品饮料、能源电力、军工等制造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的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贸易战与地缘战争的不确定性、经济增速的放缓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减少,市场需求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虽然公司积极通过增加产品种类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来降低对下业的依赖,但不能排除下业需求出现下降,从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研究、识别和抓住市场变化中出现的新的业务机会;识别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区域,增加营销资源投入,实现更高的业务增长,平缓国内行业价格竞争带来的影响;持续不断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增强风险抵抗力;打磨产品,形成细分行业解决方案,推进智能化升级,形成竞争壁垒。

  钢材等原材料在公司产品价值中占比较高,其价格大幅波动,将导致公司部分产品成本大幅波动;虽然公司已经针对订单采取了成本加成法报价,并与核心供应商保持了密切沟通,一起致力于解决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降低经营成本的措施,但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仍可能影响公司利润。

  应对措施:关注市场行情报价波动,专业机构合作持续研究和监控全球原材料价格走势,建立合理库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通过与客户商务谈判的方式,争取调整合同价格;通过战略合作、招标、物料成本优化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工艺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通过对核心供应商的有效帮扶提升供应商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具备海外产品的交付能力,产品出口以外币结算,并且公司部分材料及设备亦从国外进行采购并以外币进行结算。外币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可能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公司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同时,随着公司海外市场开拓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收入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未来汇率波动较大,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应对措施:关注全球宏观经济与政策,特别关注公司主要海外市场的贸易政策;持续研究和布局在主要海外市场进行制造的可行性;探索与境外客户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者在合同中约定结算汇率;完善对汇率波动的研究体系及预警措施,汇率市场套期保值工具研究及合理应用;同时,调节外币收支结算时间点和结算量,并与相关客户签订有关汇率波动的价格调整机制。

  公司产品按照每个客户订单进行生产,业务合同金额普遍较大,产品执行及结算周期普遍较长。行业内通常采取“预收合同款+发货款+终验收款+质保金”的收款方式,公司客户代表性的支付模式为“3:3:3:1”。因此存在因客户终验周期较长导致其实际付款期限超过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而导致公司持续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金额较大的情形。公司考虑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情况下会根据客户质量延长信用期,但也使得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各期末金额较大、质量下降及回收期延长等情形,甚至不排除出现大额坏账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依据谨慎性原则,制定了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政策;公司执行战略客户市场策略,提升大客户、大订单、高盈利水平的订单比例;成立客户关系维护团队,全周期掌握客户动态;持续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研,并实时反馈;持续执行项目回款进度与销售激励、项目激励挂钩;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和收款政策;定期进行应收账款排查梳理,加强监控和预警,派专人管理和催收。

  公司收购常州海登完成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因本次交易形成较大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常州海登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则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利用自身和常州海登在品牌、渠道、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互补性进行资源整合,力争通过发挥协同效应,利用常州海登的技术优势及区位优势,拓展常州海登海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保持并提高常州海登的竞争力,以便尽可能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报告期内单个会计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数量较少,部分项目金额较高、实施周期较长,大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当期营业收入影响较大;且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项目的收入确认时点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可能出现一个会计年度内的某个季度由于可确认收入项目数量较少、金额较小而产生亏损,不同会计年度之间受当期确认收入项目金额大小和数量的影响,导致经营业绩波动较大。

  应对措施:与行业标杆客户保持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扩大业务规模,推动产品标准化、保持订单及业务类型的多元化发展;加强对执行中项目的过程管理,平滑业绩波动风险;开放共赢的心态与合作伙伴进行研发技术及市场资源的全面合作。

  销售额43.8亿元 客流2696.9万人次 “十一”假期前四日北京商业火热

  销售额43.8亿元 客流2696.9万人次 “十一”假期前四日北京商业火热

  港股持续吸引外资增持,摩根大通近期动作频频,不少QDII年内业绩已超30%

  销售额43.8亿元 客流2696.9万人次 “十一”假期前四日北京商业火热

  港股持续吸引外资增持,摩根大通近期动作频频,不少QDII年内业绩已超30%

上一篇:工业自动化中的机器人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移物联OneOS工业操作体系:推进工业软件更新换代完成自主可控与才智运维